近海海洋防災減災關乎海上經濟、運輸和生產活動,是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、社會和諧穩定息息相關的一項重要工作。廣東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“南大門”,同時也是遭受海洋自然災害影響最大的省份之一,海洋災害特別是風暴潮災害,每年給該省社會經濟造成重大損失,亟待提升海洋災害治理能力。傳統的風暴潮實時監測在臨近重點防御區的地方,獲取海洋災害預警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,難以滿足重點防御區風暴潮實時監測和精細化預警的需要。
根據廣東省風暴潮預警報能力升級的迫切需求,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聯合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、廣東海啟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單位,成功獲得“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(海洋六大產業)專項”的資助,開展“粵港澳大灣區風暴潮智能監測預警體系設置與產業化示范應用”項目研究。
在該項目中,針對臺風和風暴潮環境的特點,研究團隊基于“藍海星”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,開展了浮標結構、測量要素和能源供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,拓展了該型浮標的應用范圍。通過項目推進和成果應用,實現了近海風暴潮環境下低成本、小型化、多要素的精細化觀測,有利于構建風暴潮環境下的“遠-中-近”三層預警觀測體系,推動風暴潮關鍵要素的精細化、高精度預報,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風暴潮智能監測預警體系建設,提升廣東省風暴潮預警報能力。(海保室)